最後更新日期:
特首林鄭月娥將在10月14日發表《施政報告》,在報告發表前,多個政黨、民間組織紛紛提交建議書。不少人都察覺到,每年都有許多團體就有關問題建言,但為什麼年年有建言,困局卻年年加劇?回顧歷史,房屋問題的出現根本不是必然,歸根究柢是源於在上位者無意識和懶散。
最近有不少與住屋相關的新聞令人哭笑不得。其一是6月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增至5.5年;其二是「居屋2020」周四(10日)開始接受申請,樂富房委會客務中心又一次人頭湧湧,足見需求殷切,但曾幾何時,居屋其實需求未如今殷切──相比近年中籤率低至1.58%至5%,1998至2002年曾高達13%至48%。
安居是跨階層需求,基層想要公屋,中產想要居屋。政府理應具備庶民關懷,時刻「綜合施策」,避免市民為有瓦遮頭而費煞思量。可惜,當鄰近的深圳向新加坡學師,謀求增加人均居住面積、壓低樓價之際,港府卻再次歡迎「最自由經濟體」的「榮譽稱號」,足見它依舊對民生福祉無意識和懶散,「思想毒素」不除,庶民只得繼續做自由市場競爭下的「炮灰」。政府不濟,本地精英亦腹無良策,這點可從他們主張把基層市民「發配」至大嶼山西南的桂山島,以及提議在內地建立「香港城」可以得知。
解決問題 不乏板斧
問題本來不必如此,事實上,港府舒緩甚至解決住屋困局的板斧不少。對於殘舊的公共屋邨,政府應建立全面時間表,在積極重建之餘,盡用地積比增加公屋供應,華富邨住宅單位由原先9,200個增至2.1萬個,就是可仿效的先例。此外,政府亦可參考公屋聯會建議,政府主動收購市建局重建項目地皮,交房委會、房協等興建資助出售房屋,亦可將私營房屋地皮轉撥市建局,興建更多「首置上車盤」等資助項目,供應給經濟條件較佳但又未必有力買私樓的市民。
政府應該做的不止於此,關鍵在於它是否有決心觸動既得利益勢力的乳酪,特別是通過大規模收地,大量興趣公建。在這方面,政府的表現無疑令人失望──林鄭在去年《施政報報》中後知後覺地宣布引用《收回土地條例》,但其決心成疑。過去一年,當局未有全面收回172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,公眾對它是否有魄力收回新界的閒置土地(約4000公頃),很難抱有期望。
現屆政府任期已過了三年,市民完全看不到希望,這除了因為反修例運動和疫情沉重打了香港,還因政府對解決深層困局欠缺全盤規劃,以致市民只能自求多福。長此下去,香港可能會在深圳變得更宜居的時候,自身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卻持續增加,而居屋亦會繼續爭崩頭。
September 11, 2020 at 02:50PM
https://ift.tt/2Fn02k9
住屋問題不難解決施政報告應有作為 - 香港01
https://ift.tt/3hIxsbe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住屋問題不難解決施政報告應有作為 - 香港01"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