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
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,分西、中、東三段。西段長600公里,中段長450公里,東段長650公里。且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領土。爭議領土12.5萬平方公里,其中印度佔領與實際控制面積9.2萬平方公里(見下圖)。
邊界問題是中印關係的最大困難和障礙。印度堅持以歷屆中國政府從未承認的「麥克馬洪線」為邊界,並在軍事上推行「前進政策」,蠶食中國領土,挑起邊境流血衝突。1962年10月,中國被迫進行自衛反擊戰。
1962年中印戰爭中的解放軍士兵。(網絡圖片)
中印戰爭後,中印雖未斷交,但雙方撤回了大使,幾乎斷絕了一切來往。直到1976年才恢復互派大使,1977年恢復直接貿易和人員互訪。
1979年2月,印度外長瓦傑帕伊(Atal Bihari Vajpayee)訪華,這是中印戰爭17年後兩國政府間第一次高級接觸。值得一提的是,瓦傑帕伊後來三度出任印度總理並推動印度擁有核武器。
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會見瓦傑帕伊時指出:「中印兩國應該求同存異,邊界問題可以通過友好協商,互諒互讓,公平合理地一攬解決」。針對中印邊界爭端,鄧小平根據毛澤東、周恩來當年確定的方針提出「一攬子解決方案」,向瓦傑帕伊提出:中國在東段讓,印度在西段讓。鄧小平同時還表示,話又說回來了,如果我們這一代人達不成協議,讓下一代人解決。
1979年2月,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會見訪華的印度外長瓦傑帕伊。(網上圖片)
鄧小平提出的「一攬子解決方案」,其實就是1960年4月,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專程前往新德里,建議中印在東西段以互諒互讓方式解決邊界問題,但遭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(Jawaharlal Nehru)斷然拒絕的方案。尼赫魯的原話是「邊界問題上不存在物物交換」。
1979年,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,鄧小平對中印邊界問題的這一表態,主要考慮到中國的戰略全局和改革開放的需要。一時談不成,就擱置爭議,中印之間維持一個長期的和平局面,有利於國家的安寧和建設,符合中國長遠的根本利益。
1982年10月,鄧小平在會見印度社會科學理事會代表團時,再次提出「一攬子解決方案」。「你們讓一點,我們讓一點。」鄧小平說:「因為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,你們有人民感情的問題,我們也有人民感情的問題。只有採取『一攬子解決』的辦法,才有可能各自說服自己的人民。」
瓦傑帕伊訪華後,中印於1981年開始進行曠日持久的邊界談判,但始終沒有取得進展。2003年中印建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,制定「三步走戰略」:首先明確解決邊界問題的指導原則,再確立落實指導原則的框架協定,最後在地面上劃界立樁。至2019年12月,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已經舉行二十二次會晤。在此期間,中印於2005年4月簽訂了《關於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》,走出了「三步走戰略」的第一步。
2003年中印建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,制定「三步走戰略」。(資料圖片)
對於中印邊界爭端問題,參加過談判的中國駐印度前大使周剛曾說:「目前的癥結在印度方面。」印度在邊界問題上有一個方針:東段和中段我佔着是我的,西段你佔着,也應該歸還我,最多是與中國在西段討論「互諒互讓」。這實質上是要中國單方面再做一些讓步。
1959年11月,中國建議中印兩國軍隊從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20公里,脱離武裝接觸,避免邊界衝突。在尼赫魯拒絕後毛澤東決定中國軍隊單方面後撤20公里。1962年中印戰爭後,中國又在大獲全勝的情況下,全線主動停火併後撤20公里,中國軍隊後撤後,印軍捲土重來,侵佔藏南。
觀察家們注意到,在中印邊界問題上,印度有必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,對原有的立場做出有意義的調整。特別是在東段,如果印度還是堅持以往的立場,和「麥克馬洪線」差不多,曾經吃過大虧的中國政府和人民是絕對不可能答應的。正如鄧小平生前所說,你讓一步,我也讓一步。不可能單方面讓步的。
June 23, 2020 at 02:54PM
https://ift.tt/3etUZL9
中印邊界問題博弈:吸取毛澤東單方後撤教訓鄧小平不再讓步 - 香港01
https://ift.tt/3hIxsbe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中印邊界問題博弈:吸取毛澤東單方後撤教訓鄧小平不再讓步 - 香港01"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