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晚幾乎所有中學大學家人同事的群組都在討論應否移民,找甚麼工作,沒有護照的年輕人怎辦。
走也罷,不走也罷,我覺得香港年輕人應該思考的,是怎樣多元化自己的價值,而不是像上一代人,坐吃山崩食老本。
要保持一個自由身,便只能減低對一個人、一份工作、一個地方的依賴。移民如是,婚姻如是,做人如是。
香港是顯例。假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明天正式不保,而大家又要拿著 BNO 移民英國的話,不知有多少金融地產從業員要因為適應不了而嗚呼失業,又沒有任何其他技能來轉型事業。
人生本來就是這樣無盡的枷鎖。英國哲學家以賽亞柏林(Isaiah Berlin)說過自由有兩個層次:「消極自由」是純粹不受他人干預和限制,免於束縛的自由,而「積極自由」則是能夠實際地掌握自己命運自主,來實踐人生目標的自由。
現實上我們都要交租過活,養妻活兒,承受種種不同的限制。即使身在自由土,卻要淪落到每天擔憂溫飽,也便稱不上是活出自由身。
年輕人的包袱相對比較少,學習能力也較大,理應是最容易在新地方建功立業的人。我們正處於歷史上競爭最激烈,變化最急速,但同時機會最多的洪流之中;對最具適應優勢的人來說,移民不但不是砍掉重練,而反是磨練自己眼界識見的黃金機會。
(標題為編輯所擬)
July 03, 2020 at 07:43PM
https://ift.tt/31H3uz2
走與不走,年輕人也應該思考的問題| 大不列癲佬 - 立場新聞
https://ift.tt/3hIxsbe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走與不走,年輕人也應該思考的問題| 大不列癲佬 - 立場新聞"
Post a Comment